新闻动态

我系在海洋地震精确定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发布时间:2015-12-03浏览次数:176

 

 

黄建平等作者合影

【本站讯】近日,地球物理系黄建平副教授在海洋地震精确定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Accurate focal depth determination of oceanic earthquakes using water-column reverberation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shrinking plate hypothesis(基于海水多次波的地震精确定位方法及其在海洋板块收缩假说中的应用)”在著名学术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Planet. Sci.Lett.)上发表。其中,第一作者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建平,第二、三作者为莱斯(RICE)大学 Niu fenglinRichard Gordon教授,第四作者为我校硕士生崔超。第一完成单位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洋中脊地震多发,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剧烈,动力学环境复杂,为海洋地震精确定位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作者创新性地将地球物理勘探中多次波信息提取技术,引入海洋地震深度定位研究中,基于跨学科交叉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海洋地震精确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小于1公里。将方法应用于东太平洋地区地震精确定位研究中,地震深度研究结果及地震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从地震学的角度支持了海洋板块变形中的冷却模式假说(海洋岩石层表层冷却速度快,岩石层收缩快,以压应力场为主;岩石层底部冷却较慢,岩石层表现为相对拉张,以拉张应力为主)。

同行评议专家对该论文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研究成果极大提高了海洋地震定位精度,且研究成果对海洋岩石层构造演化、驱动力模式、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黄建平副教授2014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53月作为学校唯一一人入围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会评答辩,2010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指导学生1人获2015年王涛英才硕士奖,7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人在美国和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PSL)全称“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是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顶级综合性期刊,拥有广泛学术影响力,与“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并称国际地学领域三驾马车。该期刊重点发表关于地球和行星的物理化学过程、演化及普遍特性的研究成果,涉及内容从行星内核到表层大气,现今影响因子为4.724,5年影响因子为5.038,属于地学SCI TOP杂志。

      有关该研究的详细内容请参阅: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1500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