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流体识别是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的亮点和研究特色,由印兴耀教授领衔的该实验室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联合地震岩石物理及叠前反演开展含油气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印兴耀教授等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第1期撰写的《岩石物理驱动下地震流体识别研究》论文中指出:地震流体识别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下埋藏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相应地球物理数学特征的多解性。为可靠获取储层流体分布,实现储层流体量化预测,需要理解储层流体存在形式,特性及其分布特征对地震波的改造机理,发展地震流体识别的地球物理理论基础和方法。此次在《Surveys in Geophysics》期刊上发表的《Geofluid Discrimination Incorporating Poroelasticity and Seismic Reflection Inversion》一文本文针对此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孔隙弹性理论及平面波地震反射特征方程,推导出利用孔隙流体模量表示的地震纵波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一般形式,避免了利用某种特定孔隙弹性理论带来的局限性,重点分析了采用该方程,仅利用纵波地震资料反演流体体积模量的可行性,并利用去相关叠前贝叶斯反演方法实现了地震流体识别,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该进展对提高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含油气储层流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Surveys in Geophysics》杂志创刊于1972年,主要刊载地球内部、大气及海洋物理过程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太阳系其他行星和月球上的研究推广。该期刊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近3年影响因子为4.228,在地学领域拥有较强影响力。该论文网络版链接为: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712-015-9330-6